其他

观海论坛|潘世圣教授做客“观海论坛”第九场讲座

2017-01-15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观海论坛第九期

潘世圣教授做客“观海论坛”


2016年12月28日下午,第九期“观海论坛”系列讲座邀请到了日语系教授潘世圣前来做客,潘世圣以“私小说:一种文学的‘日本性’”为题为到场师生作了精彩报告。

首先,潘世圣简要地介绍了日本及日本文学,然后便开始直入本次讲座的主题概念“私小说”。私小说是日本独有的小说样式,植根于日本传统的精神风土,产生于1900年代,但其概念出现于1920年代,大正年间(1912-1925)私小说达到鼎盛状态。潘世圣指出这里的“私小说”中的“私”不是与“公”对应,这里的“私”通常被中国翻译为“自我”,但是这里“自我”不是一般哲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就是人称代词的“我”,指的是作家自己,极端的叫法叫做“我”小说。潘世圣接着从语言学词典和文学词典上的解释向师生介绍了具体“私小说”的概念。语言学词典对于私小说的定义如下:“作者自身为主人公,排除虚构,描写自身的生活和经历,披沥自身的心境,是日本近代文学所特有的一种形态”。文学词典上认为私小说是直接披露作者本人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自叙性小说。多以“我”为主人公,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源于日本自然主义对虚构的否定,深入发掘“我”的心境,曰心境小说。

  潘世圣接着列举了日本代表性的私小说作家,其中著名的有田山花袋、德田秋声,广津和郎、林芙美子、葛西善藏、太宰治、嘉村矶多。之后,潘世圣向大家讲述了私小说的三大形态类型:

(1)田山花袋之“隐秘内心”和“情欲暴露”。潘世圣着重介绍了田山花袋的两部代表作品《少女病》和《蒲团》,并且和在场师生分享了作品中的一些片段。

(2)作家日常生活和心理世界的毕现,代表作品是葛西善藏的《醉狂者的独白》和嘉村矶多的《業苦》。

(3)感悟顿悟心灵关照的心境小说,此类小说数量少,极其散文随笔化,冷静的关照,调和的气氛,具有东洋式的“禅”的意境,但此类小说文学价值很高。

  随即潘世圣介绍了私小说的由来及其特色。

(1)受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在1900年代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兴盛,日本直接朴素接受自然的理念,忠实不加选择地选择人生,屏蔽道德评价;关注偶然性和生理性,强调本能的驱动,私小说没有西方自然主义作品的那种“自然科学”和宏大格局,只是一种小文学。  

(2)花袋系列的私小说,越过了伦理道德政治等一般社会价值规范层面,描写和表现人生和生活中的深层心理,隐秘世界,尤其是情欲的“自然”,呈现隐曲的灰暗的不被世间一般伦理道德肯定的内容,远离功利的政治社会世界,而执着于“人常”。

(3)写“我”的矜持。包含着日本人的创新。“本格小说”(客观、三人称、全幅小说)乃基于虚构想象,故事“编造物”,而私小说心境小说是写我自己,且忠实大胆,毫不隐瞒,专写常人不敢写不愿写的部分,写真自己优于写假他人。

(4)私小说的特质并非仅属于私小说,乃整个日本文学的特质,私小说只是典型化和极端化。

(5)长处和短处的理解。私小说式的日本文学有其发生逻辑和信念:对人生和生活的真实深度表现,收敛到自我的亲身体验,以及自我的隐秘心理世界,极端到自然人本能的层面。

从今日来看,私小说消解意识形态和消解宏大思想和叙事倾向较以往明显。从民族文化的民族性而言,对真和实的执着,纤细精准的思考及行动方式,也参与了私小说的构建

但是,私小说终究是民族性的文学体式,视野较狭窄,想象力和构造力不足,思想比较匮乏。最后潘世圣简略地介绍了私小说对中国的影响以及私小说在当代日本的发展。

报告最后,主持人金衡山教授和潘世圣教授进行了热切的交流,金衡山对于私小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私小说产生于上世纪初,应是日本向近代社会转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基因。私小说不等于色情小说,但可能与情色相关,它直接表达情欲,但是也有隐含的道德含义。从私小说所表达的思想来看,其实能够间接地折射了日本民族容易走向极端的倾向。在场的其他老师和研究生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现场气氛活跃,到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

至此,本学期最后一次“观海论坛”完美落下帷幕。





  观海者,观世界也。观海论坛的每一场讲座都能让不同的思维相碰撞、不同的学科祥交融,为我们看待事物开辟了一种新视角。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思想激荡。


撰  稿:朱湘凝

摄  影:朱湘凝

图文编辑:王世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